|
|||||
|
|||||
“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开展农村公路及桥梁隧道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近年来,水电八局池州四好公路项目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推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四好公路”项目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主干公路到乡间小路,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逐渐由窄变宽、由通到畅,不仅串联起沿途美景,还盘活了乡村产业,日益成为贵池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振兴路、幸福路。 以路兴业,农产品出村入市 沿着龙舒河畔的黄栗路一路行驶,开阔平坦的道路向前方蜿蜒,一侧峰峦叠嶂,一侧碧水潺潺,霄坑大峡谷、龙池瀑布、仰天堂等风景名胜散落其间。 梅村镇栗坑村是黄栗路沿线的一个村庄,村内有着丰富的茶叶、毛竹等资源。而多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是该村难以启齿的发展之痛。“以前路况不好,从村里进城要一个多小时,大车还得从苦岭绕行,路又远又险,这也导致村里茶叶等农产品不畅销。”栗坑村村民说道。交通不便一度成为限制村子发展的“隘口”,村民不敢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只能外出打工。 转折发生在2019年,这条全长10.4公里的“四好农村路”项目动工建设。“感谢你们水电八局建设者,路一修好,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到城里也只需要半个小时了,村里的面貌也随之改变了。”朱保爱颇为感慨。通车后,栗坑村“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快递服务进户”多种运输服务“最后一公里”被逐步打通。当地群众不仅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村里也敢放开手脚谋划产业,各类农产品搭上了“顺风车”、走出了“山窝窝”,从无人问津的山里货变成了游客青睐的“香饽饽”,老百姓的腰包也越变越鼓,现在该村老百姓每年仅茶叶收入就超100万元。 “公路修到家门口,汽车开进山,农货送出村,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村的茶叶、竹笋也能在网上售卖,不用跑市场亲自发货,现在是钱挣得多了,活儿倒轻松了。”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群山深处的乡村振兴离不开路的支持,栗坑村的发展故事只是以路兴产的一个缩影…… 以路促游,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沿着双南路进入里山街道元四村,远处青山成黛,近处绿树成荫,古朴的民居依水而建、环绕群山之间,沿途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中,可谓是“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游”。很难想象,这个热闹的小村庄曾经由于交通不便无人流连,导致旅游资源“待字闺中”。 2022年,双南路正式建成通车,为元四村进一步打开了“山门”。青山为伴、绿水为邻的原生态美景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沿线民宿和农家乐也迅速发展起来,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现在的农村路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每次有回头客来,都会感慨路越走越顺畅了,风景也越来越美了!”谈起“四好农村路”带来的“甜头”,九华云溪民宿负责人章必胜满是喜悦。回乡创业后,他租下一间间村民闲置的房屋办起了民宿,让附近的村民既能拿到租金,还能参与其中赚取劳务收入。 “感谢国家政策好,你们央企水电八局干活强,这元四村的路一修好,不仅村民出行越来越便利,也‘带活’了村子的发展,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选择回乡发展。”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章谦开心地说着。这几年,原本“养在深闺”的元四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五一、中秋、国庆等节日期间,村里民宿常常一房难求。 如今,随着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的建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生态美生活富,农村公路建设释放出巨大效应,贵池区越来越多“养在深闺待人识”的村落“撩起面纱”,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不仅带来了人气,还聚起了财气,老百姓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以路促畅,振兴为引统筹发力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项目部以“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日趋完善的农村公路网,助力属地政府先后开辟了“农路+产业”“农路+旅游”“农路+文化”模式,带动农家乐、特色民宿、慢生活等特色旅游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水电八局承建的池州市贵池区“四好农村路”PPP项目已经覆盖贵池区乌沙、秋江、涓桥等共15个乡镇和街道,修改扩建道路1109条,道路硬化里程471.02千米,农村公路补短板创建达标工程对原县道改造提升15.15千米,乡道村道提升为县道道路75.82千米,建设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16.67千米,示范路创建工程结合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美丽乡村路等创建示范路269.51千米。 道路通,百业兴。下一步,水电八局将进一步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持续推进交旅融合发展,通过完善交通网络、提升道路品质、加强互联互通,为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更加坚实的乡村交通根基。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