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春潮涌动青白江
来源:水电七局 作者:焦曼曼 冉忠玲 时间:2025-02-20 字体:[ ] 分享:

新春暖阳,熹微晨光,轻洒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水电七局“一带一路”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项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项目)宛如一台被启动的超级引擎,施工现场一片喧嚣沸腾。

看到封顶的161米高的主塔和100米高的副塔,项目常务副经理张仕江介绍道,项目占地181亩,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包括会议中心、酒店、办公及商业中心,系省、市、区重点项目,是四川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重要举措。

项目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枢纽优势,致力于构建一个集商品展示、交易、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

步入施工现场,全方位感受秉持“蓉欧之涟,扬帆起航”设计理念的项目建筑,正一点点褪去“面纱”。主塔楼与副塔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仿佛两位巨人并肩而立、遥遥相望,裙楼则如灵动的飘带,巧妙勾勒出“扬帆起航”的独特轮廓。

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异型钢结构、超高且造型独特的异型天幕,这些大胆创新的设计元素,不仅将成为青白江区的崭新地标,更将化作连接东西方文化、促进国际贸易交流的坚固纽带。

“现场有近300名工人返岗到位,目前主塔、副塔、地下室、展览中心等作业面已全面铺开。”张仕江说。

瞧,技术人员手持图纸,眉头微蹙,仔细比对现场与设计细节,时而在图纸上圈圈画画,时而与身旁人员低声交流。现场工人头戴安全帽、身着反光背心,脚步匆匆,穿梭在各作业面,有的在搭建脚手架、有的在安装钢结构、有的在调试新设备,动作敏捷熟练、一气呵成。

为了让这座地标性建筑顺利拔地而起,项目团队巧妙借助科技之力,全力打造智慧工地。

信息中心包含企业实力展示区、指挥中心展示区、安全教育展示区、党建文化展示区等。实体沙盘与全息投影展示系统相互联动,更是将整个项目“搬”到眼前,让人一目了然。技术和质量管理版块、BIM+AR辅助交底系统、安全警示3D立体影院等纷纷登场,让工地实现智能化管理。BIM三维模型大显身手,通过精准的施工模拟和碰撞分析,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施工过程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可控。

项目部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科技成果总结和转化工作。目前,2项公司级科技课题如期完成阶段验收,成功申报5项工法及6项专利。

“建设之路面临诸多挑战,钢结构安装体量大、跨度大、形状复杂,施工难度超乎想象。主塔楼塔冠钢结构最大安装高度达31米,展览中心钢结构最大跨度约35米,登录厅钢结构最大单榀重量约20吨。”张仕江坦言。

在项目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青年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高耸入云的主塔楼塔冠施工现场,他们攀爬至百米高空,仔细检查每个构件的安装情况;在展览中心,面对大跨度钢结构安装难题,他们组织技术骨干,日夜研讨,反复试验,确定最佳方案。

针对塔楼塔冠、裙楼中心部位等大型起重设备难以到达区域,提前对重型、大跨度钢结构进行拆分深化,经过多方位技术经济比选,确定塔机型号。对于塔机无法覆盖区域,采用吊车安装,并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精心规划吊车行走路线和吊装站位,全力保障垂直运输需求。

为实现工程创优目标,多次邀请省优质工程专家库专家、集团公司创优专家及中施企协会质量专家亲临现场授课指导。培训教室里,专家们深入浅出讲解创优要点,展示优秀案例,台下项目团队成员全神贯注,时而低头记录,时而举手提问。

借助BIM技术、质量虚拟样板展示等手段,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质量培训与交底。

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曾鹏常常强调,“要做好内部管控,严格把关每一项工作,确保达到最高标准。”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形成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以赴打造“三心”工程。

现场随处可见的自动喷淋降尘系统、360°高压旋喷降尘装置、焊烟净化器等环保设施。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成果,项目成功荣获“成都市建设工程绿色标杆工地”称号,四川省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并顺利通过成都市安全文明工地、成都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工地和四川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过程评审。

目前,项目已完成主塔楼、副塔楼及裙房主体结构施工,全面进入二次结构、安装、室内外装修阶段,今年将完成展览中心钢结构施工、副塔幕墙施工及主塔幕墙安装90%。预计2026年,这座凝聚着建设者无数心血与智慧的建筑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它将成为成都市的一张耀眼名片,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工程全貌

智慧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