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灾害面前 生命至上:成都院战斗在筠连滑坡灾害抢险最前沿
来源:成都院 作者:邱云 李依 时间:2025-02-24 字体:[ ] 分享:

2月8日午时许,四川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的天空突然阴沉下来。一声巨响,山体轰然滑坡,整个村庄陷入一片冰冷。房屋倒塌、道路中断,滚滚泥石流裹挟着碎石,将村庄吞噬。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妥善做好善后等工作。要加强监测预警,注意科学施救,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中国九游会老哥第一时间作出部署,中国九游会老哥成都院第一时间派出应急管理部工程救援应急勘测队驰援灾区。成都院在灾害抢险救援方面经验丰富,参与过汶川大地震、白格堰塞湖、茂县叠溪山体垮塌、金阳山洪、汉源“7.20”泥石流等各类抢险,还成立了西南首支专家型应急救援队伍, 已成为国家统一管理的应急救援队伍,在紧要关头积极承担央企职责。成都院信息化专家胡建忠,作为应急勘测队第一批成员的负责人,踏上征途投入到万分紧急的抢险防灾工作中。

深夜驰援,构建现场首份三维实景图

2月8日下午四时,胡建忠正在办公室梳理工作计划。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平静。“筠连县发生山体滑坡,需立即应急支援!”话音未落,胡建忠的心瞬间揪紧了。

在接到国家应急管理部通知后,胡建忠立刻汇报。得到成都院应急小组组长“立即出动”的指令后,胡建忠迅速行动起来。他开车回家携带个人装备,与相关部门商议召集第一批支援人员。成都院指挥组决议由他带领地质专家邹国庆、监测专家冯立、无人机专家詹晓敏等6人组成第一支突击队火速奔赴灾区。

“数据早一秒到位,群众就多一分安全。”作为信息化专家,胡建忠深知肩上的责任。他迅速整理设备清单:边坡雷达、滚石雷达、无人机……这些“硬核装备”将是开展工作的“武器”。四点过,设备开始装车,胡建忠忙个不停,争分夺秒地为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做准备。

灾情面前,专家组一刻不停歇。2月9日凌晨,胡建忠和团队抵达灾区。此时,现场一片漆黑,滑坡带来的泥石流覆盖了大片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沉重气息。

“黄金救援时间稍纵即逝,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必须争分夺秒。”胡建忠和团队顾不上休息,收到指挥部指令后,立即分组行动。信息化监测小组组织人员、携带边坡雷达赶往滑坡正对面的2号观测站;无人机小组收集、研判现有的无人机影像数据,快速传至成都院内的智慧指挥平台,前后专家联动生成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地质小组了解灾区现场概况和地形。

“9点整,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生成了现场第一份三维倾斜摄影模型,构建了20厘米精度的救援实景图。”胡建忠回忆说,这份三维实景图为现场救援提供了重要支撑,也让现场救援人员对滑坡体的形态和范围有了清晰认识。

9点15分信息化监测小组也抵达山上的观测站。观测点位确定后,立即组织监测装备往山上搬运、安装。

科技赋能,成功预警垮塌实现“零伤亡”

监测点山势陡峭,加上持续阴雨天气,山路变得泥泞不堪。一个80公斤重的雷达设备,需要四个身强力壮的应急民兵跋涉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监测点,还有发电机和发电机油,运输过程异常艰辛。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中,胡建忠和团队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他们携带的边坡雷达、滚石雷达和微芯桩,是国内最先进的监测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在雨雾天气中“透视”山体位移,监测精度极高,甚至能捕捉到微小的震动和滑动。

“以前的传统监测手段,比如激光扫描和人工观察,在雨雾天几乎无法工作。但现在,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的设备能够在复杂天气条件下持续监测,为救援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胡建忠说。

危险不除,战斗不止。2月12日,滚石雷达发出了17次预警记录。11时20分,边坡雷达发现滑坡体1区顶部左侧区域变形速度呈上升趋势,最大变形达1.3毫米/小时。12时18分,滚石雷达也发出警报。13时13分,滑坡体发生二次垮塌。在这危急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监测组迅速分析处理数据,将预警结论快速准确地传达到指挥中心,得益于及时的预警和高效的疏散,救援人员和装备全部安全转移,实现了“零伤亡”!

筠连滑坡救援,让胡建忠对信息化工作在应急抢险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未来,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需要进一步挖掘创新手段,将信息化技术与更多专业领域结合起来,特别是AI智能技术。”

直面困难,以专业担当为救援保驾护航

然而,救援工作并不顺利。胡建忠和团队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此外,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吃食由无人机投送,困了就轮流眯一会儿,在阴雨低温的山顶帐篷里,连续一周多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就是这么过来的。” 冯立回忆说。监测工作需要时刻分析设备传回的数据,预判险情,为指挥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每一次预警,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救援行动的进程。

面对大量的数据,在高压力环境下保持冷静决策并非易事。胡建忠凭借对设备工作原理的深刻掌握,以及对地质、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与现场实际的融会贯通,用专业材料为指挥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压力确实很大,但这也是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的职责所在。”胡建忠说:“作为专家,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必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专业和经验为救援工作保驾护航。”

尽管工作压力巨大,但专家们从未退缩。他们中大多数参与过多次抢险任务,每一次都让他们对生命和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筠连滑坡灾害发生后,成都院多批技术团队深入现场,多部门协同,前后方联动,全力以赴为抢险提供技术支持。经过近十天的奋战,山体滑坡的监测和救援工作进入尾声。胡建忠和团队踏上了回家的路。

“每一次救援都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成长。”胡建忠说,“作为一名专家,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科技的进步让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能够更高效地应对灾难,人性的温暖和团队的协作更是战胜困难的关键。”下一次灾难来临时,他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线。

在筠连山体滑坡的救援中,成都院救援应急勘测队展现了中国应急救援力量的专业和担当。他们冲锋在前,昼夜奋战,忘我奉献完成大量成果,充分体现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担当。他们的故事,是无数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工作者的缩影,也是科技助力应急抢险的生动写照。

灾害面前,人民利益至上,这是成都院的责任使命和自觉选择!

【打印】 【关闭】